《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7)

2012/8/13 10:46:07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第二章 唯物论

  这一章通常被称为"唯物论",因为它所讨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现代的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要首先回答"世界的物质性"问题。

  这个问题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本章的三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这就是本章的理论脉络,更重要的,这实际上就是考试命题的基本线索。

  首先,在第一节,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要弄明白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客观实在性。同时,理解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其次,在第二节,要理解"实践"范畴的实质,实践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实践的特征和形式。特别要掌握好实践主客体理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问题。

  最后,在第三节,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和根源性,也掌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并且要掌握物质统一性原理,特别是要理解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

  一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重点考点 难点 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多选题)

  1.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①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界限。

  ②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划清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 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划清了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在物质观上的界限。

  ④ 把人类实践纳入客观实在,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

  (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辩证唯物主义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极端的片面性观点:

  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③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

  相对的静止并不是消极保守,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 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原理(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①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抹煞其间的区别会导致机械论、还原论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观点。

  ②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源自对热力学第二定律错误推论的"宇宙热寂说"是否认了不同运动形式的联系的一种谬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1)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标识着物质运动的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标识着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具体特性的可变性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①人们的时空观念是可变的(有主观性)。②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物质质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正确性。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